[1] |
刘纪君, 王逢博, 韦峰, 靳亚平, 张海森, 陈华涛. 昼夜节律生物钟调控糖脂代谢稳态在奶牛酮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[J]. 中国畜牧兽医, 2025, 52(7): 3449-3458. |
[2] |
张积荣, 张国庆, 甫拉提江·艾力皮别克. 补喂酵母培养物对泌乳母马产奶量、乳成分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[J]. 中国畜牧兽医, 2024, 51(8): 3410-3416. |
[3] |
张博, 耿阳, 李天尊, 敖英男, 卢宇来, 乌音嘎, 齐智利. 自噬在奶牛乳腺炎、酮病、脂肪肝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[J]. 中国畜牧兽医, 2024, 51(12): 5218-5224. |
[4] |
徐丽云, 郑梦荷, 许子豪, 牛高伟, 王永力, 邱辉, 吴宇轩, 金桐, 邵伟. 灌服黄芪多糖对奶牛产奶量、免疫性能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[J]. 中国畜牧兽医, 2022, 49(10): 3819-3828. |
[5] |
曾鑫, 王琬婷, 藏赛鸽, 岳子婷, 罗军, 李聪. 影响西农萨能奶山羊产奶性状的非遗传因素分析[J]. 中国畜牧兽医, 2021, 48(2): 554-562. |
[6] |
余厚默, 竹磊, 张海亮, 常瑶, 杨桐桐, 郭刚, 刘林, 王雅春. 北京地区荷斯坦牛乳糖率影响因素分析及遗传参数估计[J]. 中国畜牧兽医, 2021, 48(12): 4520-4529. |
[7] |
徐伟, 董飞, 马志愤, 亓建刚, 常瑶, 陈少侃, 姜兴刚, 王雅春. 中国荷斯坦奶牛不同地区、泌乳天数及胎次的产奶量校正系数研究[J]. 中国畜牧兽医, 2021, 48(12): 4554-4566. |
[8] |
郭仕辉, 余永涛, 赵清梅, 许立华, 万佳宏, 何生虎, 杨奇, 李柯. 产后酮病奶牛血液生化指征分析[J]. 中国畜牧兽医, 2020, 47(6): 1719-1728. |
[9] |
张锋, 白云龙, 宋玉锡, 孙书函, 夏成, 徐闯, 张洪友. 亚临床酮病对泌乳早期奶牛繁殖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[J]. 中国畜牧兽医, 2020, 47(1): 290-295. |
[10] |
赵番番, 葛建军, 李红燕, 张梦华, 魏趁, 王丹, 杜建文, 胥磊, 姜徽, 桑扎根, 黄锡霞, 谭世新. 新疆地区荷斯坦牛乳中体细胞评分对产奶量与乳成分的影响[J]. 中国畜牧兽医, 2019, 46(11): 3323-3331. |
[11] |
罗汉鹏, 李源韬, 刘嘉莉, 徐伟, 张海亮, 董刚辉, 李锡智, 黄锡霞, 王雅春. 不同耐热性中国荷斯坦奶牛产奶量差异分析[J]. 《中国畜牧兽医》, 2018, 45(8): 2263-2269. |
[12] |
娄文琦, 李源韬, 常瑶, 苏义童, 黄铭逸, 张海亮, 董刚辉, 李锡智, 王雅春. 北京地区荷斯坦奶牛皮肤褶皱厚度与泌乳性能关系的研究[J]. 《中国畜牧兽医》, 2018, 45(2): 375-383. |
[13] |
亓建刚, 杨湛澄, 李想, 鄢新义, 董刚辉, 李锡智, 黄锡霞, 王雅春. 产犊季节对北京地区荷斯坦奶牛Wood泌乳曲线参数的影响探究[J]. 《中国畜牧兽医》, 2018, 45(11): 3167-3175. |
[14] |
黄晓飞, 孟庆翔, 杨甲轩, 解祥学. 巨菌草青贮替代全株玉米青贮对奶牛生产性能、乳成分和经济效益的影响[J]. 《中国畜牧兽医》, 2017, 44(7): 1997-2002. |
[15] |
李琮, 臧长江, 刘亚伟, 赵始初, 杨开伦. 添喂两种植物雌激素对奶牛乳成分、血液生化指标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[J]. 《中国畜牧兽医》, 2017, 44(6): 1688-1693. |